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南平绿色发展——专访福建省南平市市长林宝金
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3月9日讯:“南平是苏区、老区、山区、贫困地区,又地处闽江源头,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,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,加快经济发展。因此,南平转变发展理念,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思路。”3月7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福建省南平市市长林宝金接受了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采访时说。
既要绿水青山 又要金山银山
南平是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,是福建省唯一一个以设区市为单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,森林覆盖率达到74.75%,居全国的前列。南平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最高的达13.6万个,区内流域水质优良,河水清澈见底,生态环境非常优美。
南平市是如何转变发展理念,做好绿色发展这篇文章的呢?林宝金表示,绿色生态,既是南平与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差异,也是南平最响亮的品牌、最宝贵的财富、最大的后发优势。这些年来,南平围绕既要发展、又要环境,既要绿水青山、又要金山银山的要求,立足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,坚持绿色发展走新路,大力发展绿色经济、打造绿色城乡、倡导绿色消费、保护绿色生态,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,努力走出一条与沿海地区差异化、特色化的绿色发展新路子。
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发展。林宝金表示,现在南平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,更需要保持一个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,这既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,也是把保障改善民生的必要条件。同时,绿色发展的关键是转变。我们强调的发展,是要有质量、有效益的发展,绝不能以牺牲环境、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发展。
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,南平对原有的产业深化梳理,在产业数量上做减法,在产业质量和发展内涵上做加法,主动把原来的20多个产业调整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、旅游养生、竹产品加工、生物医药等“5+3” 绿色产业和现代农业,限制发展重化工、矿产开发、小木材加工等产业,这些年来南平关停了矿产开发企业20多家、小木材加工企业480多家,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,没有新上一家重化工业企业,否决了91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。现在,南平选择发展的产业,既是绿色产业,又是富民产业,这些产业都与老百姓的增收密切相关。比如,这些年来,南平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加工、林下经济、竹产业、设施农业、乡村旅游等产业,三年累计脱贫9.29万人。
现在通过发展绿色产业,南平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,质量和效益也在不断提升,这就是生态建设给南平带来了巨大的好处。2013年,南平的16个主要经济指标还有9个主要指标增值排在福建省前列,绩效考评成为福建省第一;去年,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,南平还有固定资产投资、地方财政收入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0个主要指标增值排在福建省前列。这也充分说明了只要路子走对了,就能够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,我们既可以有青山绿水,又可以有金山银山。
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鼓励绿色发展
“去年两会我提了关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,今年我提的仍然是这方面的建议。希望国家进一步完善机制,特别是在补偿标准、分配办法等方面更切合实际,更科学,这是加强生态环境保证的重要政策措施。”林宝金说。
去年,福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。南平地处闽江源头,是福建的重要林区和生态屏障,山清水秀。南平有85%以上的国土面积为林地和水域,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全年达标率接近100%。林宝金说:“在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上,应当对像南平这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空间较小、但却对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巨大的地区给予更多补偿。”
具体来讲,林宝金首先建议国家按照“谁破坏谁治理谁赔偿、谁受益谁补偿、谁保护谁有偿”的生态环境补偿的基本原则,尽快制定《国家生态补偿法》,为生态补偿提供法律支撑;其次建议在现有的分配体制情况下,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贡献值大小因素,将该地区国土面积、林地、草地、水域等受保护区域面积,自然保护区的级别以及面积作为计算的主要因素,真正体现生态环境好,对生态环境保护贡献高的地区就能获得更多的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;第三,建议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。比如,搭建协商平台,完善支持政策,引导和鼓励开发地区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、流域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通过自愿协商建立横向补偿关系,采取资金补助、对口协作、产业转移、人才培训、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。
抢抓高铁通车机遇 推动南平跨越发展
南平经济在全省相对滞后,交通瓶颈是重要原因。而随着合福高铁即将建成通车,这一瓶颈将被打破,南平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。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,南平的时空距离将发生巨大变化,从南平到福州只要半个小时,南平将真正由原来的山区变成沿海的后花园。
面临着这样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,林宝金这样向记者说道:“我们将把握住高铁通车机遇,着力把食品加工、竹产品加工、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好,特别是把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,做足迎接高铁到来的各项准备工作,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,带动经济全面增长。”
2015年是“十二五”的收官之年,南平将全面落实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,盯紧目标,加强调度,全力冲刺,确保“十二五”规划确定的40项主要指标全面完成。
“此外,我们将始终围绕共建美丽南平的目标,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,全面加快武夷新区建设,同步推进县(市、区)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,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。加大资源资产资金整合力度,有效破解缺资金、缺人才等难题,进一步向改革要活力、要效益。认真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,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,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,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。”林宝金满怀信心地说。(李远 郑艳英)
(责任编辑:崔银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