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去年我国上市公司创造的销售收入占我们国家GDP的53%,公司利润占到企业利润的50%,可以讲,我国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。”宋志平进一步表示,我国公司制企业有4300多万家,按此计算上市公司也只是“万里挑一”。我们讲传承,讲历史,更要讲进步,上市公司这些“优等生”真正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从功能性来讲,“央企70%的资本在上市公司里,88%的利润是由上市公司创造的。其实中国的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实力,而是经过市场化改造、上市化改造后的市场力量,中国的国企才能这样快速的发展。”宋志平认为,国企经历市场化后上市,把市场的机制通过资本市场引入了企业内部,所以使企业有了全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。
“经常有民企上市公司向我表示,他们公司做几个亿或许是可以的,但要做到几百亿元几千亿元,没有资本市场助力是不可能的。由此可知,中国的资本市场大力支持了我们民营经济的发展。”宋志平表示。
谈及对公司创新的看法,宋志平表示,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群体有三个共同点:一是高科技创新、新经济赛道;二是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;三是经营治理稳定的企业。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。但创新有风险,不创新等死,盲目创新找死。科学家创新是在“发现”,是发现未知,不一定有当期经济目的;而企业创新受到效率和价值的一定约束。因此,企业家的创新是发明新产品,要接受市场的检验。资本是企业家用于创新的杠杆,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大大推动创新以及创新成果的落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