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“出身”相比,民生银行的业务风格则更能体现其草根风范。各大银行对待小微业务的态度众所周知。但在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眼中,小微业务有如“大树之根”。他曾表示,当小微客户达到一定规模时,小微业务作为全行的基础与处于顶层的公司业务相结合,民生银行就能实现接地气,进而得以可持续发展。
事实上,民生银行自2009年提出“做民营企业的银行、小微企业的银行、高端客户的银行”的战略,小微业务增长确实惊人。2009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有448亿元,到2012年末则达到了3170亿元,三年新增贷款余额占到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。2013年三季报这一数据达到了4049亿元。
然而,小微贷款总量一直在增长,增速却逐步放缓。其2012年中报显示,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仅为7.8%,是过去三年来首次慢于同时期贷款总额8.1%的增速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员罗景当时指出,当年上半年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微企业业务,几乎占到了一半。而民生银行上半年逾期贷款余额达168.49亿,同比上升63%,压力可想而知。
今年以来,或许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冲击,虽然民生银行一直在强调小微金融业务机遇大于风险,但其贷款余额增长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个季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分别为373.22亿元、317.42亿元、和185.87亿元,第三季度下降尤为明显。兴业证券对此表示,民生在小微业务上的优势仍很明显,但风险也在进一步的暴露。
众所周知,小微企业贷款利润高同时风险也大。今年前三个季度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.76%、0.78%、0.78%。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逾期贷款从年初的189亿元增长到277亿元,加上已经核销的26亿元,实际增长115亿元,增幅高达61%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虽然如同一面旗帜,但是其业务做全的基础上很难做精。大到上千万的业务小到100万的业务,民生小微都在做,别人不敢做的业务他们也做,风险怎能不高?
除了小微业务,民生银行在同业业务上的草根范也显露出来,在同业业务的操作风格上,与大行的保守相比,民生银行相对激进。
截至2012年末,民生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已达32.66%,其2011年此项数据仅为18.44%,占比增长为行业第一。反观国有银行,四大行的同业资产规模虽在万亿,但同业资产的占比却保持稳定,中国银行甚至略有下降。
然而,或许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6月份民生、兴业、光大之间的同业恩仇,但在银监会呼之欲出的“9号文”监管压力之下,民生银行的同业业务将再一次被放到聚光灯下,接受人们的审视。
基于同业资产的迅速扩张,民生的资产规模一度坐上了股份制银行的第二把交椅。早前,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曾表态称,2013下半年要压缩同业资产规模1000-3000亿元。但据其公告显示,民生银行将在广州成立交易中心,而其第二个交易中心刚刚在今年6月落户郑州。至此,广州、郑州、天津三个直属总行的交易所将使民生银行的同业业务更加如鱼得水,其借助同业业务赶超招行的预期可见一斑。
然而,“9号文”的渐行渐近将给同业业务上一道枷锁,有消息指出新出台的《办法》意在还原类信贷业务,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其真实风险。
具体落地措施包括规定同业融资业务应该计算资本占用,且根据交易对手履约能力和减值影响因素,对存续期内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。办理买入返售业务时,正回购方不得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等。
买入返售业务通常的做法即利用开放式回购将资产找机构代持,转出表外,再之后进行回购。做此类业务的银行大多签署了抽屉协议,以银行信誉作为担保,加上互相代持做业务,银行一直在闷声发大财。
由于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已经受到监管,民生银行尚未被监管的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业务增长迅速。2012年末,以信托受益权或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受益权为标的的买入返售资产为967亿元,截至2013年6月,这一数字已达1375亿元,占比从13%跃升至16%。
巴克莱曾预警民生银行,认为其在利用信用风险资产(票据和信托受益权TBR)的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打擦边球。这些资产的违约风险,要远高于以债券为标的的逆回购与回购,在过去的两年中,就是这部分资产增速惊人。而由上文所述,“擦边球”不意味着不被监管。
民生银行第三个“草根特质”体现在他的创新和变革上。从首创独立授信体制到2005年开始的事业部改革,从转向小微业务到做社区银行,董文标带领着他的民生银行一直在创新,一直在变革。
“董事长的思维变化很快,眼光很长远,但是作为基层员工,很多事情的推进很困难,创新是好事,但不一定件件都是好事”。一位曾在民生银行工作过的员工这样评价道。如今,民生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的撤销似乎也印证了这位基层员工的判断。
当下,概念式银行创新层出不穷,直销银行、可视银行、社区银行,家家都在做,但民生可谓更加孤注一掷。董文标曾公开表态,“小区金融”将是民生的“下一个杀手锏”,将和“小微金融”一起,构成民生银行未来“两小”的战略方向。
然而,“梦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”,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走访过已经开始营业的社区银行时发现,进出办业务的人屈指可数。一位来自四大行的从业人员表示,“我们曾经也尝试过社区模式,但效率太低。”就是这样一个被大银行视为“鸡肋”的项目,民生正在全力以赴。
除了性价比问题、盈利问题等外界因素,民生银行内部对社区银行战略的质疑也从未停止,一位来自分行的员工向记者透露,社区银行战略未来前景如何,行内看法不一。
对于民生银行而言,"草根"一词并无贬损之意。百姓也乐见有更多有志于接地气的金融机构的出现。但不可否认,先天的劣势和实际的困难是明摆在那里的。成功也好、逆袭也罢,草根不是没有机会,但仅靠敢想敢干是远远不够的。正如DoNews创建者刘韧在其博客《草根的感激》中所说的,"草根是相对的,合群之草,才有力量"。这句话有两种解释:一是不要孤芳自赏,要主动合作;二是人多力量大,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一颗草是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的。 中国经济网